马加爵案例详细介绍 马加爵唯一放过的室友林峰现状怎么样了?
时间:2023-08-04 14:20:39来源:马加爵唯一放过的室友林峰现状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,过着平静的生活,马加爵案例详细介绍,2004年马加爵3天连杀4人,为何唯独放过不熟悉的林峰?原因很简单:
出生于1981年的马加爵就一度让父母骄傲,与相对“普通”的哥哥姐姐比,他打小就聪明懂事、孝顺,从不跟父母多要什么,沉浸在学习中。正因如此,父母和马加爵沟通少,几乎没有坐下来与他好好谈心,或者直白表达爱孩子的时刻。
小学时期,马加爵拿了一堆奖状,甚至藏起来不给父母看。初中阶段,他起初被分到了普通班,却与另外两名同学共同用优异成绩,带动了全班的学习氛围,让学校自动把普通班升级成了“快班”。这期间,马加爵还在全国物理竞赛中拿到奖项。
初中无限风光,高中出现跌落。高中的马加爵外貌出现变化,面相显得凶狠,再加上话不多笑容少,看起来就不好接近,没人愿意与他深交。马加爵本身不善言辞,自然远离了集体圈子,他沉迷于看武侠小说,成绩一落千丈,同学们都认为他肯定连大学也上不了。
出乎意料,马加爵在高三的后半段突然发力,每天恶补,参加高考后金榜题名,2000年成功迈入云南大学的校门,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,风云榜样人物。
大学4年相处,直接改变马加爵和4名受害者的命运,这种改变,最初是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积累。
大学与初高中不同,同学来自五湖四海,不同的生活习惯、眼界、性格放在一个炉子里,自然会产生碰撞。马加爵家境不富裕,同乡舍友邵瑞杰以及其他人条件差不多,这引不起太大摩擦。问题在于,曾经试图顺应整个环境、改变自己的马加爵失败了。
看到其他同学凑一起开玩笑,他也想表现幽默感,融入进去,结果因为口舌不利索,往往弄巧成拙,反而招来嘲弄。时间一长,马加爵的脾气变得更加乖戾暴躁,动辄与其他人闹不愉快,听室友说笑都会动怒摔门,大声发火。
马加爵住的317宿舍,吵架甚至动手都有过,谁也没料到这种琐碎摩擦会引发连续恶性杀人案。2004年的寒假,马加爵没回家,靠打工挣的钱买了台便宜电脑,空闲下来,就躲房间里上网。邵瑞杰等各自有事,提前返校,走进宿舍,直接撞破令马加爵无比难堪的一幕。
都是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的青年人,有对异性的朦胧幻想很正常,马加爵在宿舍观看“秘密电影”,放到今天或许算不上什么大事。然而,马加爵本就十分敏感,从未有人和他说过这方面的正确教育,从未有人引导过他,这个在老家顶着光环的学霸高材生,很在意脸面评价。
邵瑞杰和其他舍友发现了他不愿意展示给外人看的秘密,往后免不了拿出来取笑,对他们来说或许正常,于马加爵而言却像一种恶意针对。根据案发后的调查与采访,马加爵电脑中确实有大量“影片”,且马加爵承认那个寒假,他曾经多次与女子有接触。
这种接触是否涉及违法行为,会影响到马加爵的毕业、前途,不能下绝对定论,唯一可知的是,马加爵将这件事藏在了心里,室友嘲讽甚至对外透露,他十分记恨。大学四年,原本玩得还算好的朋友,都与他渐行渐远了,除了成绩,他找不到任何可以让自己有面子的事情。
随着隐秘的角落也被挖掘,马加爵内心的扭曲一步步推动他走向毁灭。2004年2月在宿舍玩牌,邵瑞杰怀疑他暗中作弊,口不择言,称马加爵人品太差,难怪另一个好友龚博过生日时,唯独不愿请他。
这句话看似是直接的导火索,实际却是“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”,马加爵即将面临人生的又一个关键期,总是沉浸在自己的较真思考中,身边人事物有半点风吹草动,都可能引爆炸药桶。他决意报复,高学历的知识,被他用来计算犯罪。
头一个被杀害的唐学李平常与马加爵的关系还算不错,称他一声“马哥”,依然被杀,就因为他暂住317宿舍,阻碍了后者下手。
由此可见,马加爵的杀意十分坚决,一切障碍在他看来都必须铲除,2月13日晚,唐学李倒在马加爵的锤杀下。14日晚,邵瑞杰从外面玩耍后回到宿舍,遇害;杨开红与这番矛盾并无什么牵扯,只因为在马加爵处理血迹时找了过来,被心虚的马加爵一并灭口害死。
想到“龚博也看不起我”,15日这天马加爵接着将龚博骗到宿舍杀害,随即出逃,直至2004年3月15日在三亚被警方抓获。一个高学历人才,天之骄子,连续残忍地夺走4名同学生命,案情震惊全国,引发广泛的关注。
马加爵与受害者的是是非非,恩恩怨怨,自有许多的分析,人们注意到,案发时马加爵宿舍还有一个林峰。林峰与马加爵平时正常相处,不算熟悉,既然马加爵杀了妨碍他下手的唐学李,为何唯独放过林峰呢?
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,马加爵也怕林峰发现,也想过将林峰直接杀死,但想到林峰平时为人挺好,在他生病时,帮他打饭,马加爵将最后的良善留给了他,这样的解释还是片面理想了些。
马加爵曾在写给姐姐的信中提到他总在“思考人生的意义”,并且怎么都想不通,而这种虚无的思考,对于一个与身边人缺乏有效沟通交流,思想画地为牢的人来说,是极其危险的。
马加爵放过林峰未必与悔悟有关,也可以是一次偶然,持续施害后,以偶然的“善”来让报复行为变得“合理化”。